項目背景
用匠心精神為企業筑家Project background
一帶一路
十四五規劃中提出,推動共建“一帶一路”高質量發展,推進戰略、規劃、機制對接,加強政策、規則、標準聯通。構筑互利共贏的產業鏈供應鏈合作體系,深化國際產能合作,擴大雙向貿易和投資。陸海天網四位一體聯通,以“六廊六路多國多港”為基本框架,構建以新亞歐大陸橋等經濟走廊為引領,以中歐班列、陸海新通道等大通道和信息高速路為骨架,以鐵路、港口、管網等為依托的互聯互通網絡,打造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。
西部大開發
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,是黨中央、國務院總攬全局、面向新世紀作出的重大決策。中共中央、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,以共建“一帶一路”為引領,加大西部開放力度,支持陜西發揮綜合優勢,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和開發開放樞紐。構建內陸多層次開放平臺,鼓勵西安市加快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,有序推進國家級新區等功能平臺建設。整合規范現有各級各類基地、園區,加快開發區轉型升級。
關中平原城市群
關中平原城市群地處我國內陸中心,是亞歐大陸橋的重要支點,是西部地區面向東中部地區的重要門戶。培育發展關中平原城市群有利于引領和支撐西北地區開發開放,有利于推進西部大開發,有利于縱深推進“一帶一路”建設。不斷強化西安服務輻射功能,加快培育發展軸帶和增長極點,構建“一圈一軸三帶”的總體格局。
一圈——指由西安、咸陽主城區及西咸新區為主組成的大西安都市圈。
一軸——即沿隴海鐵路和連霍高速的主軸線。
三帶——即包茂發展帶、京昆發展帶、福銀發展帶。
西安都市圈
“西安都市圈”的地域范圍包括西安、咸陽、渭南、銅川、楊凌等四市一區,呈現“一核一軸、兩翼三區、多組團”的發展格局,從而推進關中平原城市群高質量發展,加快推動城市群(帶)建設,著力優化關中產業布局,推進各市區產業合作共建,形成優勢互補、協作配套發展格局。
一核——西安主城區、咸陽主城區和西咸新區組成的都市圈核心區
一軸——依托隴海鐵路、連霍高速形成的東西向發展軸
兩翼——南部秦嶺生態文化提升區和北部渭北產業轉移承載區
三區——銅川主城區、渭南主城區、楊凌示范區
多組團——
以高陵、臨潼、三原為主體的渭北先進制造業組團
以富平、閻良為主體的航空產業組團
以臨潼、藍田為主體的旅游休閑組團
以武功、周至為主體的現代農業示范組團、
以乾縣、禮泉為主體的農產品加工組團
國家中心城市
第九大國家中心城市——西安,作為中國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,承擔著輻射整個西北,帶動周邊城市發展的重大引領作用。在推進“一帶一路”倡議的進程中,西安發揮節點城市和國家綜合交通樞紐作用,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,也成為了世界瞭望中國的重要窗口。
西安“3+2+N”未來產業空間
為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強市,西安構建了以汽車、電子信息制造等六大支柱產業為核心的先進制造業體系。同時,在產業發展創新端,西安正加快形成3大綜合型未來產業聚集區、2大特色型未來產業集聚區和N個標桿型未來場景示范區,構建西安“3+2+N”的未來產業空間格局,覆蓋未來制造、未來信息、未來材料、未來能源、未來空間、未來健康6大重點方向,體現產業優勢升級、前沿技術轉化、戰略需求牽引。
先進制造產業帶
西安在產業空間布局上逐步形成“一核三帶一通道多板塊”的產業空間布局,其中“三帶”中的先進制造產業帶是以經開區為引領,主要包含經開區、西咸新區(秦漢新城、涇河新城)、高陵區、航空基地、閻良區、富閻產業合作園區等區域。重點發展汽車、高端裝備、航空產業、新能源新材料產業;配套發展5大新興產業及相關生產性服務業。
隨著西安的城市發展定位逐漸從提升自身經濟規模、高度產業集聚向對外輻射帶動,創新引領,與周邊地區協同發展的階段過渡,未來高陵、藍田等周邊區縣成為新型城鎮化重要載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