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 年匠心筑園
當行業經歷“陣痛”,
有人選擇離開,有人選擇堅守。
在絲路融豪,
有這樣一群招商人 ——
他們把園區當“戰場”,
將企業需求刻進日常,
用十年如一日的深耕,
在產業招商浪潮中筑起“穩定器”。
從初期的園區奠基到如今的生態成型,這支團隊見證了區域產業從“零散布局”到“集群發展”的蛻變,更用時間淬煉出 “長期主義” 的招商哲學。
潮起潮退,融豪團隊始終“穩如磐石”
近年來,產業招商領域面臨市場調整、競爭加劇等挑戰,人才流動率常年居高不下,但無論行業潮起潮退,絲路融豪的招商團隊卻始終保持獨特的穩定性。
“元老級”顧問占比超60%:
司齡超7年的創始團隊成員占重要比例,構成了團隊的核心力量。
李騰,2013年03月01日入職,司齡4471天;
王曉,2017年03月13日入職,司齡2998天;
孫艷,2017年03月21日入職,司齡2990天;
張換利,2017年04月05日入職,司齡2975天;
孫莎莎,2017年04月13日入職,司齡2967天;
……
在融豪團隊中,除了資深招商顧問,還有很多司齡在5-10年以上的老員工。這支歷經時間淬煉的招商服務團隊,他們“懂產業、懂企業、懂需求”,深諳區域產業脈絡,從園區首批廠房招商,到如今以高陵為產業基礎逐步向西安周邊輻射的產業集群規劃,全程參與園區發展,人均服務企業數十家,是服務企業的“活地圖”。
“新鮮血液”持續注入:
即使市場承壓,絲路融豪仍不斷強化人才梯隊建設。2024年,肖豪、屈曉蘭、李哲、王妮等一批新生代顧問相繼加入,他們憑借出色的學習能力和實踐表現,迅速成長為業務中堅力量。
95后顧問肖豪思維敏捷、待人以誠,憑借良好的溝通能力與眾多企業建立了深厚信任;屈曉蘭熱情大方、工作扎實,以堅韌不拔的精神贏得團隊認可;李哲與王妮則以過硬的專業功底和貼心的服務意識,精準解決企業入駐過程中的各類難題,收獲客戶廣泛好評。
新生代招商顧問
今年以來,絲路融豪工業城園區企業再次簽約入駐的案例頻出,從首購到復購,是信任的延續,更是價值的見證!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復購率和轉介率,源自團隊的專業積淀。


招商人的 “長期主義”:與企業共成長
在行業規模擴張期,絲路融豪團隊就埋下了“長期服務”的種子:
拒絕 “短平快” 的底層邏輯:
市場高熱期,團隊主動篩選與園區產業定位契合的企業,放棄短期高租金誘惑,為后續產業鏈集聚奠定基礎。這種“寧缺毋濫”的選擇,在多年后產業鏈整合時展現出協同效應。
服務前置的 “嵌入式” 陪伴:
每位客服專員都持有專屬的"企業成長檔案",招商顧問團隊更構建起全周期服務體系,不管是項目對接還是廠房預定,抑或是投產運營,他們對招引企業的發展脈絡與需求變化如數家珍。
以某精密制造企業為例,自入駐園區以來,招商、服務團隊通過持續跟進與深度對接,先后協助其完成政策申報、融資對接等關鍵工作。如今,該企業在園區的廠房面積已從最初的800㎡擴展到6500㎡。廠房空間變大了,業務規模也是成倍數增長,在專業服務的護航下,企業成功實現從初創到規模發展的跨越升級。

當高熱潮退去,企業需要的不是“最快落地”的園區,而是“最懂生長”的伙伴。絲路融豪團隊深諳此道——招商不是“一次性交易”,而是用專業能力為企業搭建 “成長階梯”,用情感聯結構建 “命運共同體”。
穩定的團隊:企業的“定心丸”
市場波動中,園區團隊的穩定性成為企業決策的關鍵指標。
經驗沉淀的價值:
在于資深招商顧問能夠憑借對區域審批流程的熟悉,為企業開啟高效審批通道,幫助企業便捷高效入駐,為企業大大節省時間成本。
情感連接的力量:
園區客服團隊經常性為入駐企業送上定制化“行業資訊”,包含政策動態、產業鏈機會等信息,逢年過節,更會送上來自融豪大家庭的溫暖和祝福,這份堅持多年的 “儀式感”,讓園區從物理空間升華為 “產業家園”。
13年不是終點,
而是“長期主義”的新起點。
當行業回歸理性,
絲路融豪的招商團隊
正以“老兵”的經驗、“新人”的活力,
在產業升級的浪潮中錨定方向 ——
這里沒有捷徑,
只有把根扎進產業土壤的深耕;
沒有套路,
只有與企業共擔風雨的真誠。
下篇預告:除了穩定的團隊,絲路融豪的招商“長青”更依賴一套從“招得進”到“留得住” 的運營體系。下期推送將展示園企攜手的成長故事,敬請期待!